(相关资料图)
作者:陶希东(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文明共同发展的文明演进史。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五千多年文明,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出发,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新课题。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精神动力。
当今中国已经是一个城市化水平超过60%的人口大国、经济大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城市必将扮演中华文明承载者、行动者、建设者、展示者的重要角色。全面推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多元文明互鉴包容发展的伟大文明城市,也将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任务。一个文明城市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物质文明主要指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发展,而精神文明则体现为城市公共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提升。加快推动城市文明建设,需从五个方面重点采取行动:
一是全面实施城市活化更新战略,加快建设历史之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久不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无数历史文化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底气。堪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主体的城市,要实施好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战略,扎实做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创新性活化利用。将历史文化遗址改造为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文化场所,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参观体验,高质量、高水平打造一批城市博物馆、艺术馆、文化宫等传统文化高地;将历史文化遗址、老旧厂房等打造成商业街区、艺术街区、文化街区、创新街区,营造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以文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宣传推广和城市规划等方式,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历史文化遗址的知名度和可持续发展性。在保护历史文化遗址的同时,逐步修缮和更新设施,以更好地适应当代城市需求,力争让更多中华文明古都绽放出昔日的辉煌文明之光。
二是全面实施传统演艺创新战略,加快建设演艺之城。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以音乐会、戏剧、戏曲、歌舞等为主的演艺事业,既是重要的文明形态和载体,也是体现现代文明水准的重要观测点。例如,维也纳的音乐会、伦敦的戏剧、纽约的音乐剧、巴黎的时装表演等,文化演艺是城市经济发展、文明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我国的城市除了大力发展现代交响乐、现代音乐会、现代歌舞、现代话剧等最新、最“潮”、最现代的演艺事业外,政府也要高度重视属于中国文化的传统戏曲、传统曲艺等地方性、民族演艺事业的发展,要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促进戏曲专业发展,加大戏曲人才培养;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准的戏曲专业场馆和表演场地,提高公众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戏曲文化,开拓戏曲文化旅游和文化衍生品等增加经济效益和知名度,不断扩大中华戏曲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三是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战略,加快建设思想之城。我国的城市要把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稳步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经费投入,建立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人才激励成长机制和教育培养体系,支持人才自由创新和研究;要高水平建设一批世界知名、国际一流的大学、研究所、智库机构、传媒机构,尤其要扶持探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文集整理和“冷门绝学”,让中华文明得以记录、传承和传播;培育一批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地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的思想大师,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向世界输出有影响、有分量的思想观点,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故事,提升中华文明的世界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是全面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加快建设引领之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网络社会的演进表明,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深度应用,是影响人类文明形态和水准的一个核心要素。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就是最好的例证。如今的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代表着未来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新趋向。我国的城市,尤其是一些人才集中、科技优势明显的大城市、超大城市,要站在引领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使命和高度,聚焦人类发展之需、国家发展之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战略布局一批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产业空间、研发策源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人才成长中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
五是全面实施市民文明行动战略,加快建设礼仪之城。人是文化的核心和载体,人的文明素养和文明行为是文化、文明的真正魅力所在。在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综合实力强国的当下,全方位加强国民文明素养的培养提升,塑造与大国、大城地位相适应的“大国国民”“大城市民”,展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在的人文涵养和文明素质,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为此,城市建设需要下更大功夫,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持续推动市民修身行动,让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中华美德流淌在每个人民的血液之中,体现在每个个体的自觉行动之中,以特有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质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魅力和能力。
来源:光明网
关键词:
上一篇:2011年西班牙超级杯巴萨对皇马(2011年西班牙超级杯)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